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所有地方的公共厕所似乎在两个方面都很相像:第一,厕所隔间的门并不完全封闭,与地面之间保留了一定的空间;第二,在许多旅游景点的公厕外,经常可以看到女性排队等候,而男性则往往不需要等待太久就能使用厕所。
这两点是怎么做到“全国一致”的呢?
厕所门下面的空隙
全国各地的厕所门板不完全封闭,并非主要为了方便递纸,而是遵循了建筑设计的标准要求。
在我们国家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里明确规定,公共厕所的独立单元间,门板以及隔板下方都需要留出一段空隙,空隙尺寸要大于 10 厘米。
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间隔?在《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里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其他的资料里找到可能的原因。
其他国家如美国也有类似的规定,但具体要求会有所不同。例如,根据美国的《美国人残疾人法案》(ADA),公共卫生间隔间的门底部需留有约9英寸(约23厘米)的空隙,旨在为使用轮椅等辅助设备的残障人士提供更多便利。不过,这样的规定在中国可能不完全适用,因为中国的公共厕所有专门的残疾人厕位设计。
但除了美国残疾人法案,美国公共卫生间协会也对“门板不直接到地面”的现象给出了解释,可以总结成下面两个原因:
1
清洁需求
相比于完全封闭的隔板和门板,留有缝隙的设计更有利于日常的清洁工作。清洁人员可以更容易地将拖把或其他清洁工具伸进门下的空间,有效清除地面的污垢,避免了清洁死角的产生。这正是门板设计中预留缝隙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而在实际应用中,人们还发现了这种设计带来的额外安全优势。例如,如果有人在隔间内感到不适或发生意外,外部的人员有可能通过底部的缝隙观察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救援措施。这样的设计无意中增加了使用者的安全保障。
2
安全需求
如果有人企图在公共卫生间内从事不法行为,如抢劫或非法交易,周围的使用者可以通过门下的缝隙察觉异常,并迅速联系警方。此外,由于隔间的封闭性不佳,潜在的犯罪者可能会因为担心自己的行为容易被发现而打消念头。因此,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犯罪的发生。
同时,对于那些试图在禁烟区内吸烟的人来说,非全封闭的门板意味着烟雾很容易扩散到隔间外,这使得管理人员能够更快地发现违规行为并加以阻止。
厕所隔间不完全封闭的设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优点,那就是它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并救助晕倒的使用者。这种设计允许外界观察到隔间内部的一些情况,比如有人突然失去意识倒在地板上。通过门底的缝隙,外部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异常,如一只伸出的脚,从而立即采取行动,呼叫帮助或急救服务。
这种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例如,2022年在浙江省丽水市的一个服务区,就有一位女孩在公共卫生间内晕倒。幸运的是,由于隔间底部的空隙,有人及时发现了她并提供了必要的救助。如果隔间是完全封闭的,这样的紧急情况可能不会这么快被发现,错过的每一分钟都可能是生死攸关的。因此,这种设计在关键时刻确实可以拯救生命。
门板和隔板下方的空隙
1
通风量需求
比如,《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 对公共卫生间每一个蹲位、座位和站位的通风量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是全封闭的隔间,对通风设备的布设要求会更高,因此门板下方的空隙也能够解决一部分通风量的需求。
2
耐用需求
另外,门板并不是和地面严丝合缝,在建造的时候也更节省材料,同时也更不容易出问题。如果真的是全封闭的,门板的尺寸就不能有一点点差池,否则可能会跟地面产生摩擦造成损坏。
话说回来,这样有缝隙的门板,真的能给上厕所忘带纸的人提供希望,毕竟别人给你递纸,也不用经历四目相对的尴尬。
女厕所排队问题
全国许多地方的女厕所常出现排长队的现象,这与2005年版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有很大关系。根据那时的标准,男女厕所的厕位比例被设定在1:1到1:1.5之间。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比例仅指的是蹲位的比例,而没有将男厕所中的站位(即小便池)计算在内。因此,实际上男厕所的可用厕位总数往往超过了女厕所的厕位数。
考虑到男性使用厕所的时间通常较短,以往公共厕所男女厕位比例的设置确实显得不够合理。然而,随着2016年新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的出台,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善。新标准明确规定,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不应低于2:1。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男性厕位数不仅包括蹲位和坐位,还涵盖了小便池的使用位置。
这意味着,自2016年1月1日起,按照新标准建设的所有新公共厕所中,女性使用的厕位数量将显著增加,厕所的整体布局也会更加倾向于满足女性的需求,包括提供更大的使用空间。这样的调整旨在缓解女性在公共场所需长时间排队的问题,提升所有人的公共卫生体验。
当然了,现在的景区,商场里的很多公共厕所是在 2016 年之前修建的,因此还存在着比例不合理的问题。但相信随着新建的公共厕所增加,女性上厕所排长队的问题会逐步解决。
来源:本文综合自科普中国、科学边角料科普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