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快乐过暑假,健康安全不放假

2023年07月04日 13:40:09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欢乐的暑假即将来临!每年暑假既是孩子玩得快乐的时候也是各种危险易发高发期:溺水、触电、火灾、灾害性天气、交通事故……孩子们的暑期安全如何保障?请收下这份暑假提示。


防溺水



01

不要去游野泳

游泳等水上活动要到正规的游泳池或水上活动场所,有专业应急救护人员及救护设施在旁。

野外水域的未知因素多,游泳者往往对所在水域情况并不了解,有些水域看似平静,但水下经常会有漩涡、暗流,容易发生意外。野外人员稀少,一旦出现体力不支等意外情况,很难在第一时间被施救。

另一方面,野外水质情况不明,如果在游野泳时喝入污水,对身体有害。如果是过敏体质的人,更不能到这样的水域游泳。


02

游泳的注意事项

过饱、空腹、酒后、药后、身体不适者避免下水,避免进行水上活动。

游泳前应做好热身、适应水温,减少抽筋和心脏病发作的机会。

不建议使用过度换气的方法进行水下闭气前的准备。


03

家长特别注意

1~4岁儿童溺水主要发生在室内脸盆、水缸及浴池,因此家长的有效看护非常重要。当孩子在洗澡、戏水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专心看护儿童,不要分心玩手机、聊天等,避免悲剧发生。

5~9岁儿童溺水主要发生在水渠、池塘和水库,10岁以上主要发生在池塘、湖泊和江河。如果家中有4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应告知孩子预防溺水的知识,并强化防溺水意识,学龄儿童可以学习基本的游泳和水上安全技能。另外,还应叮嘱孩子,如果发现他人溺水,应大声呼救,绝不能擅自下水救人。


居家安全



01

用火、用气、用电安全

▶不玩火,不携带火种。若发现火情不能逞能去扑火,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或者拨打火警电话119;

▶在专业人士或家长的指导下,学会使用各类消防器材;

▶家长不在家时,不使用煤气、液化气灶具等;

▶不用湿手或湿布触摸电源插头、插座等。遇雷雨天气时,最好不要使用电器,并拔掉电源插头。


02

谨防高处坠落风险

▶不要攀爬阳台,伸手去够阳台外面的东西或在阳台和楼下的小朋友打招呼,不要倚靠外露的阳台、栏杆;

▶不要盲目模仿影视剧、动画片中的飞天勇士危险动作。


03

当心缝隙“咬人”

▶椅子扶手、沙发缝隙、阳台防盗窗、围墙缝等地方容易卡头,应当注意,一旦卡住不要惊慌挣扎,应采取办法保证身体不悬空,并进行求助;

▶ 如果手指、脚趾被螺丝帽、锁孔、戒指、钥匙环等物品卡住,不要用力拉扯,避免受伤,可以尝试用食用油、肥皂水等润滑,慢慢取下,如不能自行取出,要立即求助大人或报警求助。


防范灾害性天气



01

及时关注天气预报

暑期正值汛期,频发台风、暴雨、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务必做好防台风、防暴雨、防雷电等,让孩子掌握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避免在不适宜户外活动的情况外出。


02

雷电天气注意一下几点

▶雷雨天气不看电视、不拨打固定电话,并视情况给固定家用电器断电。

▶在外面遇雷雨天气时,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雷场所,如室内建筑物或车辆,避免在露天、树下或水边等区域逗留。

▶雷雨天气下玩耍,避免接触金属管线等。

▶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活动。

▶外出突遇暴雨时,避雨要远离高压线路、电气设备等危险区域。


03

大风天气请注意

远离围墙、广告牌和大树,以防意外发生。


预防中暑



01

户外活动避开最高温时段

▶根据高温天气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一天中气温的最高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

▶外出时采取必要的防晒措施,尽量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着透气、散热的棉、麻等面料衣服。


02

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但需注意,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03

多喝水,适当补充淡盐(糖)水

▶多喝水,但口渴后不宜狂饮,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体内盐分丢失过多,不及时补充盐分易使体内电解质比例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可适当补充一些温开水、绿豆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


饮食安全



01

购买时请谨慎

消费者采购食品时应选择证照齐全、诚信规范的市场、超市或其它销售单位,不在无证照摊贩处购买食品,不购买来源不明的冷链食品。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查看品名、产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号、保质期等,不购买和食用“三无”(无生产日期或保质期、厂名、厂址)食品,不购买有异色异味或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要食用过保质期的食品。


02

外出用餐请注意

外出就餐应选择食品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证照齐全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照摊贩处就餐。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杜绝浪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外出就餐要遵守各地新冠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有距离,尽量减少外出就餐。


03

家庭烹饪遵守五要点

家庭烹饪时一定要遵守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此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过节期间经常食用的糕点、凉拌菜、熟食卤味等冷食类食品容易因原料污染、交叉污染、未烧熟煮透、储存不当等原因受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为了避免由此引发的食源性疾病,要注意制作冷食可少量多次,以24小时内吃完为佳,存放最长不要超过48小时。

2.注意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家庭制备发酵米面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售、不食用酸汤子、吊浆粑、湿米粉等发酵米面食品。

3.不配制、不饮用自制药酒,不购买、不饮用无标识或标识不明的药酒。切勿饮用含有乌头碱类药物(如草乌、附子、附片、川乌、雪上一支蒿、小黑牛等)、马钱子及含有虫类(蝎子,蜈蚣,水蛭等)等自制中药材药酒及其他食品。

4.不采食野生蘑菇。目前仍没有简单易行、准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野生毒蘑菇的方法和经验并不可靠,避免野生毒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是不采食野生蘑菇。

5.谨慎采食野菜。自然环境下生长的野菜,可能含有毒素,同时具有富集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的风险,食用野菜的安全性不如人工栽培的蔬菜,要谨慎食用。购买野菜应在正规市场、超市选购,选择本地种植、具有多年食用历史的野菜,慎重购买少见的品种。采摘野菜要注意避开环境污染区域(如污水排放地、公路、垃圾填埋场等),避免采摘不熟识的品种。

04

注意饮食均衡

在营养健康饮食方面要注意进食多样化,谷类为主,多摄入蔬菜水果、奶类和豆类,尽量多吃深色蔬菜,提高微量营养素和植物化合物的摄入。适量食用鱼肉蛋奶,确保优质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少油盐糖,控糖限酒,清淡饮食,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

交通安全



▶ 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护栏。

▶与汽车保持一定距离,不在马路边或车辆盲区内玩耍打闹。

▶未满12周岁一定不能骑自行车上街,未满16周岁一定不能骑电动车上路。

▶步行或骑行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不嬉闹。

▶不在机动车出入口、马路边或车辆盲区内玩耍打闹。

▶自觉遵守公共交通工具乘坐规范。

▶不随意穿越铁轨,不在铁轨边步行或铁路道口玩耍。

来源: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