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健康提示
十月气温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同时,国庆小长假到来,人员流动频繁,增加了呼吸道、肠道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应做好以下疾病的防控:
新冠肺炎
目前,我省疫情以输入病例为主,但大家仍需做好必要的防控措施,坚持“防疫三件套”: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讲究个人卫生;牢记“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预防
措施
非必要不出境,非必要不前往国内疫情风险区。倡导国庆假期在本地过节,尽量减少跨地市出行。
遵守疫情防控规定,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来甘返甘人员,实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的来甘返甘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如不具备居家条件,实行集中隔离;7天内有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所在县级行政区的其他地区)旅居史的来甘返甘人员,进行“落地采”后,三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健康监测。
履行防疫职责,根据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在乘坐地铁等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入住酒店宾馆等出示有效的核酸阴性证明。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必须扫场所码。
流行性感冒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引起感染。
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大家在室内停留时间长,与可能携带病毒的人更近距离的接触,感染机会大。另外,秋冬季节空气也变得干燥,当人们得了流感后,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会从鼻子和嘴巴喷出许多微粒。在潮湿的空气中,这些微粒可能很容易和水蒸气一起落到地面上。但在干燥的空气中,这些微粒会分解成更小的微粒,在空中漂浮很长时间,更容易被我们吸入呼吸道从而致病。因此,秋冬季是流感高发季,大家要做好防护。
预防
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
保持办公、居家环境清洁,勤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打喷嚏或咳嗽时注意遮掩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可以选择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每年9~10月接种,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免疫力可持续一年。
病毒性腹泻
秋冬季,病毒性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引起,婴幼儿多发。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集体单位中易发生聚集性疫情,需多加防范。
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糖核酸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并且产生肠毒素,造成细胞损伤,而引起腹泻。轮状病毒在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季节为主,又被称为“秋季腹泻”。轮状病毒主要传染途径为粪-口传播,通常因接触了被污染的物体而传染。例如,外出回家后未及时洗手,然后直接接触宝宝的玩具、食物、餐具,手上感染的病毒就可能会被宝宝吃进肚子里。在幼儿园、学校中,小朋友之间的密切接触,会使轮状病毒迅速扩散,引起大规模感染。
轮状病毒的感染剂量非常低,有研究显示,受感染的患者的粪便每克可以包括超过10兆个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其中只要10-100颗就可以感染另一个人。
诺如病毒是一种能引起急性肠胃炎的病毒,主要通过水、食物和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播。健康人因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所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大约12-48小时内,就会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和恶心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
预防
措施
注意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
注意饮水卫生,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如需食用,需要彻底加热。
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和加工食物或陪护其他患者。
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其中2月龄至3岁婴幼儿是重点接种对象。
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素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可伴有发热、头晕头痛。
但有些食源性疾病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脏器损害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
措施
保持清洁
1.“饭前便后”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经常还要洗手。
2.清洗和消毒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和设备
3.避免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生熟分开
1.生的肉、禽和海产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
2.处理生的食物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
3.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触。
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
1.烹调要煮熟、烧透:正确的烹调方法和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烹调食物的温度达到70℃有助于保证食用安全。因此,加工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时要煮熟、烧透,尤其是烤肉、肉馅、大块的肉和整只鸡等。如果用小火,由于温度低,就必须延长时间,即“小火慢炖”。
2.再次食用要彻底加热:熟食室温放置后再食用,要二次加热;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别是剩饭剩菜,也不能直接食用,一定要彻底加热,蒸、煮、热透。重复加热剩菜剩饭,最好不要超过一次。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1.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2.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却(最好在5℃以下)。
3.熟食在食用前应保持滚烫的温度。
4.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5.冷冻食物不在室温下化冻。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1.使用安全的水或进行处理以保安全。
2.挑选新鲜和有益于健康的食物。
3.选择经过加工的食品,例如经过低温消毒的牛奶。
4.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是如果要生食。
5.不吃超过保鲜期的食物。
来源: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